“苏超”刷屏,没有省份抄得了作业?
开赛不过三周,被球迷戏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就以场均万人观众、全网播放量破亿的成绩,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热浪。
开赛不过三周,被球迷戏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就以场均万人观众、全网播放量破亿的成绩,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热浪。
没有足球的夏天是不完整的。然而,很多球迷或许没想到,点燃这个火热夏天的,不是西甲的豪门恩怨,也不是英超的风云突变,而是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端午假期,一项名为“苏超”的地方体育赛事火出圈,在网络上一度冲上热搜,讨论度至今居高不下。上座率碾压职业联赛,门票从10块炒到600块,“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只有世仇”等梗更是在网络爆火。“苏超”何以引发全网热潮?
没有足球的夏天是不完整的。然而,很多球迷或许没想到,点燃这个火热夏天的,不是西甲的豪门恩怨,也不是英超的风云突变,而是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中国足球的联赛系统,分为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级职业联赛,中国足球冠军联赛,也就是中冠联赛可以被视为第四级联赛,也是业余联赛中级别最高的,再往下就是各省业余联赛,包括浙江超级联赛,广东超级联赛,以及江苏之前就有的苏冠联赛,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
“苏超”赛事精彩上演,南京电信通信维护保障团队奔赴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为“苏超”比赛现场提供全方位通信保障服务。
你可能不关注足球,也没去过江苏,但你这几天一定刷到过这些梗:“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人人都想当南哥”“淮安祝盐城6:1快乐”……这些网络热梗,其实都源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在网民不断造梗、玩梗的过程中,“苏超”的热度也随之攀升,多次登上全网热搜
当外卖小哥和大学生组成的球队,把职业联赛踢成 "春晚"最近江苏人疯了!2025 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 "苏超")彻底火出圈,前两轮 12 场比赛场均观众 8798 人,直接碾压中甲联赛的 6467 人。第三轮端午假期更是疯狂,徐州主场涌入 22198 名
南京1-0无锡:南京队江涛开场1分30秒闪电破门,在湿滑场地中坚守胜局,主场15,669名观众冒雨观赛。
最近江苏13个地级市自己搞了个足球联赛,名字叫"苏超"。这比赛才开打一个月,网上热度就超过了英超德甲,全是段子。大家互相嘲讽,玩梗玩得可欢了,连官方账号都跟着凑热闹。
被球迷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演变成一场席卷体育、文旅和经济的全民狂欢。据《央视财经》报道,“苏超”吸引了大批球迷前往观赛,也带动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总额大幅增长。
6月5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首条微博写道:“各位球迷朋友们大家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正式开通官方微博了!欢迎关注,一起为江苏十三地市的球队加油。”
近期,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着实火了一把,观众的热情如同夏日骄阳,热度节节攀升,引发了一场主场升级的热潮,苏州队启用昆山市奥体中心,南京、南通、常州等多支队伍也纷纷将主场迁至更大容量的场馆。联赛场场爆满,盐城队主场观众超2万,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更是
没有黑幕和假球,只有对胜利的渴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激烈的角逐点燃了观众热情,“散装江苏”等各种有趣段子迅速成为了让比赛获得关注、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这场足球业余联赛,目前已创下单场直播超500万人次观看的纪录。
“舞”动青春,“足”够精彩2025年4月19日在威海市第二届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式上来自电商学院的啦啦操队员们闪亮登场她们用动感的舞姿、灿烂的笑容为参赛运动员加油助威激情点燃绿茵场!青春浪潮在律动中迸发活力锋芒于节奏中张扬意气风发的电商学子们跳动着澎湃的青春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横空出世,凭借“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充满戏谑意味的热梗迅速走红网络,被称为“苏超”。赛事场均观众突破万人,上座率超过同期职业足球联赛,“为城市荣誉而战”的赛事口号正吸引越来越多普通市民走进球场,在江苏各地掀起体育
近期,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以一种近乎魔幻的姿态“出圈”:当常州队连输三场后被网友调侃“从‘吊州’删到‘丨州’”;当南通队赢球让如皋球迷“集体认祖归宗”;当盐城与淮安的“盐淮大战”场馆涌入2.2万名观众,创下前三轮单场上座人数新高……这场原本名不见经
江苏省规模最大、覆盖最广、赛期最长的足球赛事,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正在江苏各地激情开赛,创造赛期近半年,赛事近百场,观赛近千万的奇迹。狂欢的球迷们称本赛事为江苏前所未有的足球“苏超”。
阿根廷顶级足球联赛目前的正式名称是阿根廷足协职业足球联盟2025贝塔诺锦标赛(Torneo Betano 2025 | Liga Profesional de Fútbol de AFA),省略年份和赞助商,可简称为“阿职联”,另外在汉语语境中也可称为“阿超”
谁也没想到,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了,不仅越来越多的江苏人突然看起球,甚至全国开始聚焦。